当潮汕美食被Netflix和陈晓卿之后
潮汕美食对于潮汕人来说就像一种摩斯密码。一般两位潮汕人在海外会因为一碗牛肉丸汤面或是一条肠粉而聊上半天,甚至开始深交。这种密码只有潮汕人懂。而且既然是密码,懂的人也不会去主动推广。感觉就像两位武汉人在伦敦吃到一碗热干面后互相流泪,两位英国人在上海的 Red Lion 能喝上一杯 Old Ale 后四眼相对,热泪盈眶一样。只有懂的人才能懂。
三年前,潮汕牛肉火锅还没火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杭州西湖边的潮牛排队。当时的队是一小时以上,不过相对值得。量多,肉嫩,老板热情,潮味满满。后来,潮汕火锅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路演,自然味道也就变了。
我总和朋友说,潮汕美食很难走出去。原材料的新鲜和厨师经验对一道潮系菜肴来说,太重要了。而且,我觉得潮汕美食它本人也没有走出去的动机和动力,就像密码不会出一本攻略一样。
然而,这两天朋友圈被陈晓卿导演的「风味原产地」刷了几遍屏,据说 Netflix 也买下了全球版权.
我感觉飞潮汕机场的机票会迎来一波小牛市。新开的汕头动车站也会迎来更多的人流。就算车站里还没有自动扶梯,食客的味蕾和胃,还是能驱动双腿。
不知道各位小摊大排档的老板们准备好了没有。如果身边有做饮食的朋友,还希望能抽点时间看看陈导的纪录片,毕竟我们也开始名声在外了。这次有幸得到陈导和 Netflix 的点缀,“潮汕美食” 这个品牌可能得全民运营。
对于慕名而来的食客,我们的肠粉,还得是那条做给街坊的肠粉;无米粿,还是那几颗韭菜满到快爆出来的无米粿;牛肉,还是那盘切给熟客、量足、味美、片片都是熟客价的潮汕牛肉。
最后,和大家分享几张之前的旅图。
在台中有一家白头菜肉圆。一碗肉圆,卖了三代人。没有门面,没有桌子,没有椅子。爸爸下肉圆,妈妈收钱,大儿子做肉圆,二儿子拿碗接。每天下午一点半开,售完为止。无固定休假日,能否吃到看运气和缘分。
也许,这就是摄像头背后,筷子之间的本土味道。
自己拿椅子,“店里”坐不下,自己找地方
老爷爷一声不响地下肉圆
闸门一开就是“店”
吃客和肉圆的相遇,需要的是缘分和传承